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现任院长、党组书记蒋宗勇博士。我院成立于1960年5月,前身是1930年由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创办的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1952年5月改为广东省农业试验场,1956年4月成立中国农科院华南农科所。经过近8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已成为综合科技实力雄厚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据农业部对“十五”期间全国1077个独立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结果,我院有8个研究所进入前50名,其中3个研究所进入前10名,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
学科设置与人才队伍
全院设水稻、畜牧、蚕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蔬菜、植物保护、作物、果树、兽医、土壤肥料、茶叶、花卉、农业科技情报等13个研究所,重点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高效健康种养、植物保护、动物防疫、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土壤环境与肥料、情报科技和信息技术等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2008年底,全院在职职工1832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349人,博士9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21人,有3位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8年引进博士19人、硕士76人,科技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2009年将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壮大科技队伍。
科研条件建设
至2008年底,全院建有野生稻、甘薯、香蕉、荔枝国家种质资源圃4个,桑树和茶树国家种质资源华南分圃各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3个,广东省公共实验室3个、重点实验室10个,农业部部属中心和分中心各2个,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3个,收集保存国内外农业种质资源30,000多份,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农业生物种质基因库。院内建有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科普和成果转化于一体、占地2000亩的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我院为依托,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项目正在全面实施之中,项目总投资2.38亿元。其中,仪器设备投入1.36亿元,实验大楼3.2万平方米。2008年,我院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岗位15个,试验站站长7个。
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
改革开放30年来,全院共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254项,育成良种900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88个,通过广东省审定333个,占广东同期审定品种的一半以上。“九五”和“十五”期间,我院获国家农业类科技成果奖励12项,占全省三分之一;获广东省农业类科技奖 129项,占全省39%。2008年,全院获科技成果奖励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通过审定新品种52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
我院一贯坚持农业科技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成果、技术、人才与示范基地的优势,认真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粮食创高产活动及农业科技示范、农村信息化、农业综合开发、农民技术培训等重要任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保障广东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院在全省100多个县市建立了700多个试验示范基点,构建起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络。据统计,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主要良种良法覆盖面积占全省40-80%。
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2001年以来,我院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机构、国际科技组织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国际水稻所(IRRI)、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亚洲蔬菜发展研究中心(AVRDC)等23个国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2007年,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授牌我院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年来先后承办了第三届国际香根草大会、首届国际花生黄曲霉和基因组大会、国际香大蕉会议、第四届亚洲球虫病学术研讨会、“优质肉鸡育种国际研讨会”和“中非农业联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我院还将承办4个国际学术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