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代表团代表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关农业发展部分充满期待 3月5日、6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广西代表团代表,认真审议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广西是农业大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农业发展的内容,引起代表们的热议。代表们认为,依靠党和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的强农惠农政策,广西农业大有可为。
农民代表深受鼓舞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项内容引起来自农村基层代表的强烈共鸣。
全国人大代表、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党支部书记吴广林说,鲁维村位于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由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原来是有名的贫困村。后来,村委根据农业产业政策,大力转变产业结构,号召全村村民网箱养鱼,2010年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8000多元。
但是,该村仍面临不少困难:村路难走、老师缺乏……吴广林说,“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他深受鼓舞,对带领村民把家乡建设好更有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社水村党支部书记杨盛川说,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有这么好的强农惠农政策,他打算提交关于将社水村打造成民族文化村的建议,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党支部书记苏明芳也来自基层农村,当他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将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时,不禁喜出望外。他说,乡亲们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如果国家能将广西列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他的家乡一定能从中大大受益。
可把广西打造成全国最大冬菜生产基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中城市郊区要有基本的菜地面积和生鲜食品供给能力。这引起代表和委员们的热烈反响。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庆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大力支持广西,把广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冬菜生产基地,拓宽广西农民的增收渠道。
广西的冬菜生产对稳定我国北方冬春季节“菜篮子”市场作用有多大?刘庆宁等代表在建议中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广西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0多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蔬菜供应基地。估算2011年1~3月平均每天可外调蔬菜9.5万吨,按每天每人消费0.5公斤鲜菜计算,可满足1.9亿人的蔬菜需求。
广西发展冬菜优势在于:一是温光条件好,大部分地区每年无霜期在340天以上;二是全区有1500多万亩冬闲田;三是生产成本低,效益高,上市时间正好是北方蔬菜空档期。
刘庆宁说:“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在冬菜核心产区基本农田建设、蔬菜品种选育及展示中心、采后预冷处理及物流设施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广西蔬菜产销信息与预警中心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我国菜篮子工程将更加稳固。”
“走出去”与东盟农业合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代表们认为,广西在发展粮食生产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尤其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粮食生产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的合作层次有待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莫小莎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粮食生产合作前景广阔,而广西与东盟国家相邻,但如今利用得还不全面,应该加强与越南、泰国等稻谷生产国家的合作。
莫小莎建议,应组织力量尽快编制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规划,建立合作项目库。她说,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尽快出台全面实施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农业合作,加大财政对东盟国家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
“玉林市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跟文莱开展中国-文莱水稻合作项目,在农业部支持下已经在文莱试种成功。”全国人大代表、玉林市委书记金湘军说,玉林市将会有更多企业“走出去”,与东盟国家展开农业生产合作。(记者 赵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