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热线,华南热线--华南地区门户网站!广西频道 →  新闻中心 → 广西浏览:南宁瓶装鲜奶价格悄然普涨 市民:涨幅过大难接受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南宁瓶装鲜奶价格悄然普涨 市民:涨幅过大难接受
——最高单次涨幅达25%,邕城不少市民觉得难以接受,经销商叫苦,奶企称缘于成本增加
作者:admin 来源:南国早报 点击数:1606 更新时间:2011-05-31 

    “5月份还是每瓶2元的,6月份开始就要涨到2.5元,涨幅也太大一点了吧!”5月29日,南宁市民黄先生想续订6月份的牛奶时发现:自己喝了几年的某品牌瓶装鲜奶,今年2月份刚涨了一次价格,6月突然又要涨25%。他一下子很难接受4个月两次大幅涨价的做法。

    今年2月份以来,邕城瓶装鲜奶价格普涨,涨幅最少的10%,最高达25%,这让不少市民和经销商暗暗叫苦。不少市民因“承受不起高消费”而改变饮用鲜奶的习惯,改喝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盒装牛奶。

    消费者:涨幅过大难以接受

    黄先生喝了三四年的广西畜牧研究所生产的瓶装鲜消毒纯味牛奶,从今年2月1日起,这种奶从原来的每瓶1.8元涨到2元,6月份开始又涨到2.5元。涨速之快、涨幅之大,让他一下子很难接受。考虑是否换其他牌子鲜牛奶时,他发现其他企业生产的鲜牛奶也已普遍涨价。

    鲜奶价格上涨,让居住在北湖安居小区的张女士感觉“手头紧”。张女士一家5口人,父母和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全靠她和丈夫每月1900多元的收入供养。尽管如此,两年来张女士还是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让身体不是很好的父母及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儿子喝上瓶装鲜牛奶。

    张女士给父母订购的是左江水牛特浓奶,儿子订购的是左江水牛酸奶。不知道什么原因,去年12月还是每瓶2.8元的特浓奶和每瓶2.6元的酸奶,今年以来突然猛涨,现在每瓶价格分别是3.5元和3.2元,涨幅达25%,每月开支比原来多出近60元,她也不清楚涨价是牛奶企业还是经销商的行为。

    鲜奶虽好,可经济拮据,张女士不得不选择了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盒装纯牛奶。

    经销商:客户减少,让他们损失不小

    南宁市其景牛奶配送服务部总经理滕培历说,鲜牛奶普遍涨价不是经销商的行为,而是牛奶企业单方面的决定。

    滕先生说,今年幼儿园开学前两天的2月25日,服务部接到皇氏乳业公司的书面通知,市民普遍喜欢喝的消毒奶、酸奶、AD奶及高钙奶等常规品种瓶装鲜奶全面提价。到了3月份,农大、金光、左江等邕城的主要几个瓶装鲜奶供应企业马上跟进,应声涨价,涨幅在10%至25%之间。

    南宁市城区喝鲜牛奶的市民超过10万人。作为经销商,滕先生对涨价颇有怨言。瓶装鲜奶价格普涨后,对以瓶装鲜奶为主业的牛奶配送服务部是个致命的打击。据该服务部总经理助理梁玉之介绍,涨价后,市民通过服务部订购的鲜奶总量,从去年底的3.9万多瓶速减到目前的2.5万多瓶,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滕先生对企业产品涨价表示理解,“涨价很有可能是企业的成本增加导致”。滕先生说,今年以来,遇到了非常严重的用工荒。服务部将送奶工人的工资从去年的每月800~1200元大幅提高到1500~3000元,但来应聘者不多,根本无法满足业务的需要。用人成本增加,业务量却大幅减少,经营压力非常大。
 
 牛奶企业:有的不愿回应,有的含糊其辞

    瓶装鲜消毒纯味牛奶为何大幅涨价?记者电话联系广西畜牧研究所牛奶厂一名负责人,但该负责人拒绝回答。

    据滕先生解释说,黄先生之前订购的是研究所生产的永望牌黑白花牛奶,该牌子牛奶后来已被从英国引进娟姗奶牛的娟姗牌牛奶代替。据称娟姗牌牛奶的成本、质量比原来的黑白花牛奶都高,所以价格自然会提高。这个说法真实性如何,因牛奶厂没有出面回应,记者无从核实。

    就为何要提价的问题,皇氏乳业公司一名客服人员解释说,由于今年以来奶牛的饲料、人工工资及物流配送等所有成本在不断增加,企业不得不提高鲜奶的批发和零售价格,以缓解经济压力。涨价之前,该公司均已将要提价的品种和价格书面向物价部门申请备案。但对于生产成本里哪些要素具体增加多少,记者未能从该公司得到确切答案。

    记者还联系了壮牛乳业等生产厂家,对方要么没接电话,要么对于记者请求采访的短信不予回复。

    物价部门称无法干预,群众盼望合理解释

    南宁市物价局工作人员何先生说,物价局没有收到皇氏乳业公司关于瓶装鲜牛奶涨价的书面申请,而且瓶装鲜奶不属于国家定价的范围,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企业也不需要向物价局递交申请。今年2月份以来,该局确实接过不少市民对瓶装鲜奶涨价的投诉,但物价局也无法干预企业市场自主定价的行为。

    何先生表示,如果是牛奶企业间互相篡通同时涨价,那就是违法行为。一经查实,他们将严肃处理。

    不少市民认为,牛奶已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瓶装鲜奶虽然不是政府定价,但关系到众多市民的利益,建议政府部门应该适当加以引导和干预。同时,作为广西牛奶的几个龙头企业,在提高产品价格时,也应该适当考量一下提价的速度和幅度,尽可能给广大市民一个适应过程和合理解释。 (见习记者 王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