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的我省与国家旅游局深化局省合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指出,正在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海南,是我国唯一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他希望国家旅游局更加关注海南、关心海南,把海南作为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旅游改革发展试验区,利用经济特区加国际旅游岛的综合优势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新的探索。
继去年12月国家旅游局与我省签署共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后,今天双方共同研究今年年度合作重点和工作计划,共同推动解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经双方会商,确定今年国家旅游局将从七大方面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指导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落地、支持国际旅游岛重点政策的落实、协同海南开发旅游新产品、会同海南收获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效、带领海南全面走向海外、力挺海南在港澳台旅游交流合作上有所作为、协同海南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收获成果。
座谈会由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琪伟主持,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出席并讲话。
卫留成在回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程后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之带来了对海南旅游需求的大幅上升,我们清醒地看到,海南现阶段的旅游发展水平、接待能力与市场需求还不适应。我们的发展愿望非常迫切,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历史欠账又实在太多,规划和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服务、营销以及人才等方面还有差距。今年我们将规划和法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希望外界给我们一点时间,海南将在10年内分两个阶段三步走,最终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卫留成表示,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相比,海南资源禀赋非常好,但在热带雨林旅游、海洋旅游等方面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罗保铭在讲话中对国家旅游局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精心呵护和强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过去一年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显示了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的力量,多项经济指标的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没有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就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和这么好的发展质量。罗保铭表示希望国家旅游局能从更高层次指导和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专项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同时也避免浪费优质资源或走弯路。他表示海南将进一步与国家旅游局紧密对接,以得到更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期望利用国家旅游局的资源和平台,把海南国际旅游岛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邵琪伟高度评价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全国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对海南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国家旅游局将对会商意见抓好落实,往实处抓往深处抓。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谭力介绍了今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8大方面的重要工作,并希望在旅游规划、相关政策落地等方面得到国家旅游局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介绍了国家旅游局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情况。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杜江、祝善忠及国家旅游局有关部门、海南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如何让最需要的人住上保障性住房,实现公平分配?全国两会期间,海南团全国人大代表陈国诚提交建议,希望通过立法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可持续性,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保障性住房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陈国诚说,在保障对象上,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均有不同规定,但绝对多数地方政府更多的是以户籍、人均年收入、目前居住的人均面积作为硬性指标,但这种标准是否科学和公平值得探讨。他认为,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主要目的是想解决由于社会的贫富差距大,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而引发的社会矛盾。而在保障对象的设计上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及社会的认同性,将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陈国诚说,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地方政府当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非常普遍。对保障性条件动态管理的缺位,将会引发政府公共资源新的一轮分配不公。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都是通过立法,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严格准入及退出机制管理,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保障了政府公共资源的分配公平。虽然我国于2005年发布《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但因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管控效用并不大。在立法上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住房保障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得以体现的根本性措施。 陈国诚认为,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解决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努力。地方政府作为实施保障性住房的主要责任主体,如何保证从覆盖范围,财力投入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是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成败的关键,这也需要在国家层面上立法来加以约束,使得各级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明确为常态性的而不是突击性的,从而在法律上明确各级政府在土地利用、财力、覆盖范围等方面的保证,这样才有力的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