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葡萄一年一收,以秋熟早冬熟为主,上市集中。广西光照足,高温时间长,农业水果部门综合运用覆盖防寒、科学用肥、催芽催花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一年两收。夏葡萄在桂林7月上旬成熟,在南宁6月上旬成熟,比北方主产区提早1—2个月。广西的第二季葡萄由于秋冬阳光好雨水少,更是有利无弊。岁寒时节有新鲜葡萄上市,全国少有。特别难得的是,农业水果部门通过技术改进和品种多样化,可根据市场需求,人工调节和有效延长葡萄上市期,实现比北方葡萄迟熟一两个月以上。
通过一年两熟,一早一迟,主攻市场空档,广西葡萄独占优势。兴安镇福寨村委砚石村村民唐成沅告诉记者,第二季葡萄一般每亩有500-750公斤,按价格每公斤5元,二季果的亩产值就有2500-3750元,可保全年两季果农药肥料人工的开支。如此一来,头季果就是纯赚,每亩利润达万元以上。
新闻延伸:近五年,全区葡萄每年面积增幅20%以上,发展速度之快居各类水果之首。2009年,全区葡萄果园面积19.3万亩、产量18.08万吨、产值6.4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76倍、6.09倍、7.42倍。今年,全区新种葡萄5万多亩,成为年产20万吨“水果十强”之一。如今,葡萄从桂北延伸到桂南,遍及全区14个市。广西,由传统“葡萄禁区”变成“葡萄优势产区”。
稻藕套种钱粮双增
地上长稻谷,地下种莲藕,已成为宾阳县黎塘镇一道别致风景。晚稻收获季节,在黎塘镇稻藕套种示范基地,专家现场测产验收显示:稻藕套种亩产水稻424.4公斤,亩产莲藕3389.1公斤,分别增产14.1%和17.5%。黎塘镇司村农民玉壹初说,以前田地单种莲藕,日常口粮要到市场上买;现在水稻莲藕套种口粮有余,莲藕收入还不减。
经过几年发展,宾阳县已建立莲藕套种模式2万多亩,全区各地也陆续推广这一技术,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10多位院士和近百名专家考察宾阳现场后都十分赞叹。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创新,而且是个奇迹!他欣然题词:“稻藕套种很妙,钱粮双增更好。”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说:“看了稻藕套种这个好技术,我比游桂林山水更开心,广西稻藕套种是全国首创。”
新闻延伸:2008年以来,我区全力推进“千万亩间套种推广行动计划”,每年以200万亩的规模扩大发展,3年累计推广间套种1466万亩,新增农业产值27.4亿元,成为“良性循环、种一得二、叠加增收、农民欢迎”的好技术。目前,广西已形成“三套”(粮粮套、粮经套、粮油套)多种间套种模式,农业部专家高度肯定广西“三套”技术推广实现了创新模式最多、推广速度最快、应用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好、社会影响最广“五个全国之最”。 桂西项目开辟山区新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