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老人捐地建五保村
土地问题,是五保村建设的一大难题。按照自治区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区农村五保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五保村建设用地,由所在村集体无偿提供或村民调剂解决,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的村委会没有集体用地,有的村委会提供土地后,村民出来认地,就会影响工期。五保村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
良庆区那陈镇六眼村村委没有集体用地,建不了五保村。一位70多岁的五保老人得知此情况后,将自己老房子的土地捐了出来,兴建五保村;灵山县旧州镇围屋五保老人翁绍府听说建设五保村没有土地,就把自己路边的一亩甘蔗地捐了出来。一亩土地不够,该村的一位转业军人也把自己的0.4亩土地捐了出来,解决了五保村建设用地问题。
檀圩镇华屏五保村占地1.8亩,共建设房间12间,前面还有一个宽阔的大院。村干部想方设法用村委集体用地和农场兑换了这块土地,将五保村建在村中较为中心的位置。在上级资金还没到位的情况下,为了及时开工建设,村支书、主任和文书每人垫付了5000元。
多方筹资补足经费缺口
经费不足,也是五保村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按照方案,每个新建五保村总投资不少于15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12万元,市、县(市、区)配套不低于3万元。
按照自治区的建设标准,新建五保村住房一般建成二层以下的砖混结构,每个五保村建设总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按不少于居住10人的规模建设,单人单间,每间住房面积(不含卫生间)不低于10平方米,并配建不低于30平方米的活动室、不低于20平方米的公共厨房。
劳春燕说,近来,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大为提高。有的五保村建设资金仍然不够,便由村委会出资或老板赞助。目前,多数五保村仅能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刮腻子、贴瓷砖、平整地面、绿化庭院等附属工程,还需逐步完善。
南宁市民政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南宁市的五保村建设标准,是10间房间、1间娱乐室和1间公用厨房,床、柜子、被子、锅等生活用品统一配备。入住后,每个五保村还将配一名护理员,为五保老人做饭,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管理员则由村干部兼职。由于建设标准高,五保村建设经费大都超支,平均每个点达到了28万元左右。青秀区的五保村,建设经费甚至达到了40万元。
周瑞丽说,良庆区五保村建设,开始城区配套10万元,但资金根本不够,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便带着城区财政局领导每个点实地调研,最后城区财政决定追加5万元。
良庆区沙坪镇思榜村则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五保村建设。该村从集体资金中拿出了2万元建设五保村,在南宁创业的两位村民听说家乡要建五保村,便决定各捐2万元,为五保村建设注入了更多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