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热线,华南热线--华南地区门户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广东新闻 国际国内 文化频道 教育频道 女性频道 财经频道  
母婴频道 汽车频道 科技频道 在线商城 房产频道 时尚潮流 海南新闻  
健康频道 港澳台湾 博客家园 幽默笑话 心理测试 周公解梦 在线算命  

广州 韶关 深圳 惠州 东莞 汕头 珠海 佛山 江门 海南 海口 广西 南宁 香港 澳门 台湾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广西频道 →  财经新闻 → 广西浏览:"十一五"广西新农村建设:旧貌换新颜 乡村更宜居
"十一五"广西新农村建设:旧貌换新颜 乡村更宜居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296 更新时间:2010-11-10【字体:

 

    簕山古渔村的巨变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簕山村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小渔村,几年前,这个小渔村还是一幅凌乱无序、凋落破败的景象,“十一五”期间,通过旅游开发,这里迅速成为各路驴友、摄友、休闲人士的新去处。

    10月下旬,记者进入古渔村。村里古屋古堡、古树奇礁、沙滩海浪、渔舟轻摇……远处,游人在海边新建的邀月台、品海阁、云海亭、观潮广场悠闲漫步;近处,有小孩玩沙戏潮,有大人船上垂钓、沙滩烧烤,有游客上船出海围网捕鱼,身边不时有装备齐全的“驴友”经过,潮水退后的礁石上,“摄友”们长枪短炮或蹲或卧。

    这样的巨变,缘于广西“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整治“脏、乱、差”,着力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去年9月,簕山古渔村被列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综合整治村屯,港口区突出古村、古树、古渔猎“三古”特色,结合旅游开发推进风貌改造。

    一年间,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相继投入1200万元,编制簕山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陆续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供水、排水、排污、道路硬化、景区步道、环村道路、海堤、景观雕塑、观潮广场等工程及景观设施建设,对村内28间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引导村民成立簕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开设农家饭店6家,农家旅馆10家,发动村民合资及政府资助方式购买了几千米渔网,推出了围网捕鱼、挖螺、石滩钓蟹等农家乐项目。

    今年6月13日,完成改造的簕山古渔村正式“开村”,备受游客喜爱,至今游客已突破8万人。来自云南张先生赞不绝口:“许多朋友都在网上旅游论坛推荐簕山古渔村,今日一游,果然迷人,我要把簕山拍下来,发到家乡的旅游论坛上,让更多朋友来品读簕山古渔村的古味。”

    村民李心喜也特别高兴:“村容村貌整治后的簕山更有韵味了!国庆期间,游客每天都好几千人,人气更旺,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危房变新房,娶媳妇有盼头了”

    近日,南宁市武鸣县府城镇永共村老杨屯的邓贞连特别高兴,因为他家的新房子快建起来了。“以前房子破陋,咱老五都四十几了,还没娶上媳妇。现在政府补贴帮建新房,老五的婚姻大事有盼头了。”

    之前,老五住在只有两间低矮房子的土坯房里,娶媳妇成为全家人的一块心病。邓贞连所在的老杨屯被列为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村屯后,村里除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外,还实施危房改造、村道硬化、新农村示范建设、科技服务中心、篮球场、农家书屋等18个项目的建设。老五的房子被列入危房改造之列,获得政府补助1.6万元,他们再自筹3万多元,就能住上两房一厅的新房子。

    该屯队长杨军兴说:“老杨屯共有危房26户,目前已经改造13间,因为政府补助资金,群众积极性都很高!”

    如今的老杨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还建起了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老杨屯原来乱七八糟,现在水泥路、巷道都铺好了,村民个个都自觉打扫卫生,爱护家园。”杨军兴说。

    在广西,像簕山村、老杨屯这样从农村村容村貌改造中受益的村屯还有很多,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加踏外坡、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丹洲村、阳朔县白沙镇百里新村、扶绥县渠黎镇碧髻村等村屯,也在新农村建设中旧貌换新颜。这些村屯经过建设和改造后,或成为现代农业特色养殖基地,或成为亲水自然的生态型村庄,或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之地。

    破解“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难题

    长期以来,因为“竹筒楼”林立、基础设施差,“晴天一路灰,雨天满脚泥”,广西的农村形象一直被贴着“有新房无新街、有新街无新城、有新城无新貌”的标签。

    “十一五”期间,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广西城乡形象和品位,提高广西城镇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大力推进农村村容村貌改造。

    通过对“竹筒房”的改造,重点推进村屯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包括房屋外立面改造、村庄规划、道路硬化、排水沟、村屯绿化,以及垃圾池、卫生室、篮球场、图书室、远程教育终端等10项标准件建设,统筹推进危房改造、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试点、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匠培训、制度建设等“六大工程”,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

    为确保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西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生产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治理结构相结合,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惠及群众上。改造资金来源为国债、中央预算投资及专项资金、自治区本级预算内相关专项资金和其他相关资金、市县财政投入、金融信贷、单位对口帮扶、企业资助、社会捐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个人捐助等。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大力推进,我区各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综合效应十分明显。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探索出“外立面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民自治+长效机制”的建设模式,不仅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而且发展了农村特色产业,有效缩短了城乡差距,农民普遍受益。

    开辟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得以实现。改造过程中采取“四议两公开”、“农事村办”等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不仅完善了农村基层组织,还推动了村民自治。

    实施特色名镇名村发展工程,推动生态农业旅游、农家乐旅游,着手培育一批强镇强村。目前,自治区先期重点培育60个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工业强镇、生态强镇、旅游名镇、商贸名镇的工作已经起步。

    重生态,凸民俗,打造出更优质的人居环境。阳朔依托闻名世界的自然风光,推进“百里新村工程”、“百里漓江工程”,将桂北民居由县城普及至乡村,对漓江两岸绿化彩化花化果化、“清洁免疫”,秀丽山水风光与桂北民居和谐交融,漓江两岸的生态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推动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城市文明逐步辐射到农村,各地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设篮球场、卫生室、农家书屋,建立“村规民约”,组建农村保洁队,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已经成为一项旷日持久、潜移默化的“民心民风”工程,成为农民实践文明、维护文明、弘扬文明的助推器。(记者 莫艳萍)

 

发布人:admin
● 上一篇广西: 前三季度广西铁路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快速增长
● 下一篇广西: 广西2011年普通高考方案出台 统考模式保持不变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图片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广西
广西评论
{$review}
广西专题
没有专题
广告位置
热点广西
南宁公厕标志牌和导向牌更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度考
一曲高亢战天歌——我区抗
节能减排:广西铁腕行动再
广西皇氏乳业甲天下牛奶订
借助第三方力量 广西试水农
广西溶洞现清代“水楼” 世
广西力争实现“一增长两突
广西全州女中学生遭治安大
广西:2014年桂林市交通基
推荐广西
借助第三方力量 广西试水农
南宁多项疾病保障措施今年
广西国土资源管理上新台阶
1-5月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创
广西合浦不断加快出口型罗
广西来宾破获一起网络赌博
广西“王子发案”嫌犯:自首
机遇同享共谋发展 深圳侨资
广西北海打击传销 欲将传销
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2024 南方热线,华南热线,华南新闻网,南方新闻网www.nfr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5064924号-1 QQ:118689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