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随意改变成语将误导青少年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记者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有人认为这样一改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祖国语言也是一种丰富;也有人认为这样滥用成语不利于语言健康文明的发展,而且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
“广告作为媒体服务于大众,对于一些变异的、有歧义的字眼应尽量避免使用,随意改变成语将误导青少年。我支持海南省实施《办法》,广告中用字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不得用谐音篡改成语。”海南师范大学郭敏老师代表了大部分支持者的意见。
她说:“随意改变成语字眼的做法是不行的,广告用语不是单一的问题,广告也是一种媒体,承载着信息传递的义务,对于一些变异的、有歧义的字眼应尽量避免使用。”
她认为,青少年正处于接受外来信息和教育的旺盛时期,他们习惯于错误的成语和字眼后,就会误以为成语原本就这样,“理直气壮”地犯错。
郭敏老师分析说,随意改变成语字眼会造成语言使用的混乱,那样有可能会对语言产生很大的伤害,对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有的学生喊出了“成语打假”的口号,因为学生的作业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成语:“无所胃惧、痔在必得、咳不容缓、天尝地酒、乐在骑中”,而且在回答老师时还振振有词:“广告上都是这样。”让老师们哭笑不得。
“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就会导致语言向一个很不好的方向发展,造成汉语言的不规范化,同时也让消费者从心理上产生厌烦,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郭敏说。
她说,目前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规范用语、用词有助于提升国际旅游岛品牌形象。
|